陪伴,是最深的教育
這段時間,在陪伴孩子的同時,也看見了他們從混亂、抗拒,到慢慢建立信任、學習情緒、甚至懂得愛的過程。
我們的孩子多半年紀還小,這個年紀的孩子原本就正值情緒發展的關鍵期,但我們院裡的孩子,多數又有過家庭創傷或不安全的依附關係,更容易出現行為偏差或情緒暴走。
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郭郭的成長,他剛來時稍有不順心就大吼,哭鬧,甚至動手打人。我知道,他不是壞,而是不懂怎麼表達,也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受傷的心。
我從最基本的教起:怎麼說「我生氣了」、怎麼用語言代替動作、怎麼道歉。他剛開始常常故意大叫「不要理我」,但我還是每天耐心地說:"生氣是可以的,但打人會讓人受傷。我在這裡,陪你慢慢學",或是:"生氣時,深呼吸,心中默數1-10,讓自冷靜下來"。
幾個月後,他開始在情緒來時忍住不打人,甚至有一次跑來跟我說:「郭媽咪,我今天差點要打人,但我忍下來了耶。」
那一刻,我知道,他真的在改變。
除了平常的教導,我更希望成為孩子的朋友。我會聽他們講今天在學校發生的大小事,有時是"我畫畫得第一名"有時是"同學跟我一起跑步"
我知道孩子們最需要的是一個可以信任、情緒可以安放的人。有時郭郭會在情緒穩定時跟我說「郭媽咪,你今天穿這樣很好看」或主動分享「我做惡夢了」,此刻,我知道他把我當成朋友了。
陪伴,是最深的教育
工作中我看見太多傷痕,但也見證了太多「重生」。
孩子不是一天就能改變,但我們每天的一句話、一個擁抱、一個不放棄的眼神,都是他們心裡重新建立安全感的磚瓦。
作為保育員,我不完美,但我願意陪伴他們走一段,讓他們在人生早期最脆弱的時候,記得:"郭媽咪有一直陪我!"
這份工作有時疲憊、有時挫折,但也有滿滿感動。
願我能繼續堅持這份初心,在孩子的世界裡,播下希望的種子,靜靜等待它開花結果的那天。
發布日期:2025-10-19
瀏覽次數:120